元问答栏目视频美女
  1. 生活问答
  2. 答案列表

湘西苗族服饰的特点是什么?苗族女子服饰分为几大类

回答列表
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虽说清朝地方官员规定包括苗族在内的少数民族“服饰宜分男女”,但是湘西苗族男女服饰发生两极分化、明显区别开来大概是在19世纪中叶之后。
(1)男子服装
清咸丰之后,湘西苗族男装改穿满襟衣,衣袖肥大,配紧身腰带,下着裤子,短而肥,行动方便。头裹青色花帕,脚缠青色或蓝色绑腿,下着草鞋、布鞋。银饰除耳环、项圈、戒指外,其他已不多见。
民国时期,湘西苗族男装去繁求简,变得更为得体合身实用,上装为对襟贴身衣,衣袖瘦小,裤子仍然短而肥大,头缠条纹布帕,着鞋,开始有袜。耳环、项圈已从中老年男人服饰中淡出。上衣喜黑白或青蓝相间的条纹布,裤为青、蓝素色布。
苗族男子的对襟衣一般有7颗布扣。有的青年男子,为使别人欣羡自己的富有和风光,甚至穿7件对襟衣,且件件花色各异。贴身内衣扣子全部紧扣,第二件少扣颈部一颗,第三件少扣两颗,依此类推到第七件只扣最下一颗,层层显露,一目了然,别有情趣。
(2)女子服装。
民国时期,湘西苗族男装去繁求简,变得更为得体合身实用,上装为对襟贴身衣,衣袖瘦小,裤子仍然短而肥大,头缠条纹布帕,着鞋,开始有袜。耳环、项圈已从中老年男人服饰中淡出。上衣喜黑白或青蓝相间的条纹布,裤为青、蓝素色布。
苗族男子的对襟衣一般有7颗布扣。有的青年男子,为使别人欣羡自己的富有和风光,甚至穿7件对襟衣,且件件花色各异。贴身内衣扣子全部紧扣,第二件少扣颈部一颗,第三件少扣两颗,依此类推到第七件只扣最下一颗,层层显露,一目了然,别有情趣。
(2)女子服装。
吉泸式。吉泸式服饰流行于沅陵、泸溪、古丈、吉首等县市。妇女穿海蓝色立领大襟窄袖短衣,无纹饰。戴挑花胸围兜。男女均围白帕,绣青色花蝴蝶,朴素美观,独具风韵。
吉泸式。吉泸式服饰流行于沅陵、泸溪、古丈、吉首等县市。妇女穿海蓝色立领大襟窄袖短衣,无纹饰。戴挑花胸围兜。男女均围白帕,绣青色花蝴蝶,朴素美观,独具风韵。
上身装。
由领口、衣袖、套袖、衣襟、盘肩、衣脚、围裙等组成。
领口,有立领与圆领两种,均喜绣花。
衣袖,有两道滚边,绣花、鸟、鱼及人和树。其花纹精美,有巧夺天工之妙。
套袖,套袖亦称假袖,长约1尺,套在外衣的里面,由内向外翻,露于外衣衣袖外。它一般以白布为底,上有两道滚边,绣蝴蝶、花鸟、人和树。套在衣袖外,显得美观雅致。
衣襟,是服饰的重点装饰部位,有两道滚边,绣喜鹊登梅、锦鸡高鸣、双龙抢宝、蝴蝶起舞等图案,在色彩和内容上都颇为别致,耐人寻味。
盘肩,有3道滚边,绣石榴、牡丹、梅花等花纹,构图匀称。
衣脚,盛装衣边(下摆)滚边,绣蝴蝶、水波、六耳格等花纹图案。
围裙,是女装的重要部分,既可束胸紧腰突出线条美,又有护衬上衣的作用。围裙有胸裙和腰裙两种,均绣花朵,缀银花吊钩,鲜艳夺目。
下身装。
包括裤、裙、绑腿(裹脚)和鞋。
裤,布料多为青、蓝、墨绿色。款式短而肥。装饰部位在裤脚,在底色布上镶一块异色布,滚2~3道花边,绣花纹图案,如鲤鱼跳龙门、双凤朝阳、梅花含苞、石榴花果、水波滚滚、人犁田等。裤脚上的波浪纹,据说是记录苗族祖先从黄河、长江流域迁移来的;人犁田是说明苗族属农耕经济类型的民族。
裙,最具特色者为百褶裙,裙长而宽,缝成褶子,以层数多为美。整体青红相间,裙脚沿边绣花纹图案,饰栏杆,五颜六色,美观而富丽。一般只在“吃牛”“接龙”盛大祭典时方穿之,故又称“礼裙”。还有的苗族支系,妇女喜穿短裙或超短裙,如一支叫“西溪”的支系,旧多住吉多坪(今属花垣县吉卫镇),“女裙不过膝,以青布缠腿”。(清宣统版《永绥厅志·卷之六苗峒》)。
绑腿(裹脚),苗语称“炒老”,是苗族一种古老的装饰。长约2米,宽20厘米,棉布。寒冷之时,男女老少均用它缠数层于小腿部,起保暖作用。
鞋,以穿麻凉鞋、草鞋、布鞋、大鱼棉鞋、船底鞋、钉子皮鞋(下雪时穿)居多,其中最盛行的是麻凉鞋和草鞋。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