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问答栏目视频美女
  1. 生活问答
  2. 答案列表

作为老师用什么办法才能阻止学生早恋呢

回答列表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情窦初开,对异性有好感很正常,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如果处于青春期对异性完全没有兴趣那才是不正常。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老师和孩子应该多进行沟通解决问题。
早恋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当然也就不只满足于枯燥的学习及一层不变的生活。早恋的出现就已决定它是"打不死的”,新的一代其心理特征就是依照自己的想法及意念去生活。他们任性,应该从多个角度去掌握其心理,恰当的引导,让他们认识他们意识中并不全面的现实世界,千万不要以偏激的方法"棒打鸳鸯”。对初尝爱情的他们,会用最顽强的态度去抵抗,家庭成员只会两败俱伤。
深刻的向他们分析完后,让他们自己选择,要相信他们所具备的判断能力。切记,这时不要危言耸听,要像一个最知心,最为对方着想的朋友般去引导。这样,他们也会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给你。
这样让他们做完选择,人生的选择,不论结果怎么样,我想对他们自己都不是坏的,有些东西总需要当事人去承担。如果结果不如你所愿,你只需告诉他,希望今后的某一天你不会后悔。这样,我再也会不干涉你们的交往。
结合中学生中存在早恋倾向的一些较为明显的新特点,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呢?教师应从“理解、尊重、关怀、信任”八字入手,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方法,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早恋对中学生的危害之大是众所周知的。同时,早恋也是班主任最棘手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严重的还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的后果。自己管的学生谈恋爱了,用许多老师的话来说,他们比家长更着急。他们不仅要用双倍的时间来关心这个谈恋爱的学生,更担心班上其他的学生会因此而影响。尽管每个老师处理这种事情的方法不一样,但他们也期待着能有一个“完美“的办法,帮助孩子们度过这段青春期。
与刘老师相比,教书已20年的张老师似乎就很有一套经验了。张老师认为,对中学生谈恋爱,处理应该越早越好,最好是刚有“苗头”就想办法,否则,更棘手。她介绍,班上哪个孩子有早恋倾向是很容易看出来的,通过孩子上课时的眼神,精神状态,平时的表现等可以观察出来。倘若一个孩子对异性有了好感,他的心中肯定既充满了喜悦又有害怕,这对他的情绪影响较大,若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就说明他已陷入困境了,迫切需要老师或家长的引导。据张老师讲,她班上曾经有一个男生就属于这样的情况,张老师知道后对他循循善诱,教他学理智把握对异性的感情,在张老师的鼓励下,他勇敢地向那个女孩讲出自己的心路历程,希望走出交往过密的误区,做她的好朋友。后来,这个男生重新找回了自信,女孩成了他学习上的竞争对手,生活上的好伙伴。
许多老师在处理“早恋”问题时都有这样的感受,大部分孩子的恋爱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恋爱,多是出于好奇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作为校方对这样的事情历来都是反对的,但问题的关键不是反不反对,而是如何引导。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你说他在恋爱,他会否认,你越反对,他越反感,越要在一起。针对这种情况,多数老师都认为,发现“苗头”时,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们谈心最有用。让他们自己认识处理,学生其实还是孩子,他们都很单纯、可爱,所以尤其要注意处理方法,千万不要乱扣“帽子”,不要动不动就给一个处分了事。但也正如有的老师所说,每个孩子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方法也许不能用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尽管老师也与家长们一样,希望尽快帮助孩子们适应青春期,走出青春期特有的情感困惑,但正确看待这一现象。各个方面积极配合,最终解决问题,则是孩子、家长、老师的共识。
首先,教育者应充当倾听者。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那么,面对学生中存在的早恋问题倾向更应具有这方面的修养。要想成为一个倾听者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高度上,把自己当作是他们的朋友,乐意听他们诉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知道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引导的方式。引导得好,学生的心门会被轻易打开;引导得不好,他们会守口如瓶。通过一些教学实践,我发现许多学生喜欢在诉说前先“探听”老师的口风,,并设想自己则可能遇到的情况,一旦发现情况的发展不利于自己则可能很敏感地关上自己想倾诉的嘴。这时老师必须充分表现出一种过来人的大度和宽容。有一位女生曾问过我这样的一个问题:“老师,我们班目前存在许多‘早恋’问题,恐怕会起大的混乱,怎么办?”我犹豫了一下想到其实这女孩目前也是“早恋”大军中的一员,于是我故做轻松地说:“此言差矣!‘早恋’有,而混乱则太夸张了,异性同学存在着好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这是许多人成长过程中所必经的,只要不过分,没有必要刻意扼制。听说你也有一些小情况,不妨说来听听?”如此轻描淡写的一番话让这位女生觉得老师并不是对此深恶痛绝,也没有将我的问题不弄清楚誓不罢休的目的,于是很自然地和我掏了心理话,将自己的想法都告诉了我。 其次,教育者不妨充担‘偏袒者’的角色。学生大多不愿意家长与老师知道自己的“感情秘密”,除了害怕外,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羞怯。那么,老师一旦发现学生中存在这种情况时不妨让自己充当一个“偏袒者”。虽然家校配合是教育中的关键,但适当地替学生保守隐私,以此做为教育过程中的“筹码”,不但不会使问题扩大,而且更易于老师工作的开展。因为有些学生一旦发现自己隐私已在长辈前一览无余时反而会有“既然你们都有已知道,我就不妨公开这么干”的逆反心理,事态也会进一步扩大。一天晚上,我打电话给一个有早恋倾向,又独自逃了一个下午的课的学生家长,家长得知情况后对学生拳打脚踢,但孩子始终三缄其口。后来我要求家长将电话交给孩子,我问这个学生为什么逃课,他说头痛去吹风。我说头痛吹风这不符合事实,一定有什么事你解不开才头痛。孩子沉默了,我突然意识到孩子的家长在近旁,让他如何开口,于是我对他说我出是非题让他进行选择,他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即可,我答应为他保密。其实我早明白致使他逃课最直接的原因是感情问题。于是,为了孩子在父母前过于尴尬,我要求孩子第二天到校后再找我面谈,并要求家长当天晚上不要对孩子太严厉,并答应第二天了解情况后与家长交流。第二天上午上课前学生便主动找我谈了自己在处理感情过程中的矛盾心理。最终,决定将感情暂时放在一边,以学习为重。正是因为老师之间有了真诚的交流,最终达到指导学生选择正确方向的目的。
第三,老师要善于采用新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根据目前早恋的特点,现在的中学生已不能从强调“名声”与责任感的角度进行教育,而应从新的角度切入。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