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问答栏目视频美女
  1. 文化问答
  2. 答案列表

关于国货之光的故事

回答列表
2003年,日本已经入股今麦郎、统一、康师傅成功收服中国速食界,之后又豪掷几百亿收购白象,白象董事长回应两字:免谈。
1989年,白象成立。彼时,白象是河南省粮食厅所属的一家食品工厂,工厂从成立之日起,亏损的时间就大于盈利时间,曾经连续6年处于亏损状态,工厂入不敷出,倒闭只是时间问题。
1996年,“白象”人心不稳,产品单一且质量参差,面临倒闭的现状,军人出身的姚忠良临危受命。
他向上级申请,主动到“白象”工作,他下决心要带领企业走出困境。得到领导批准后,姚忠良立马招聘了几名大学生,带着他们跑业务。
除此之外,姚忠良对白象进行改革,理顺人事关系、改革机构设置、提升产品质量、引进人才。
1997年,在姚忠良的领导下,白象的销售额首次突破1亿元,扭亏为盈。
2001年,姚忠良见白象已走入正轨、迈向辉煌。他便到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弥补自己的短板。
白象公司没了姚忠良,几次陷入危机,原来的市场地位也不复存在,而此时,康师傅、今麦郞、统一等方便面企业壮大,占据了市场的份额,白象开始走下坡路。
2003年,姚忠良博士毕业,毕业后,他被重新聘请到白象。
经过调研,姚忠良提出了研发新产品提升竞争力的思路。
随后,白象精心打造了一款“大骨面”,主打营养健康牌。
新产品推出市场后,立即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仅仅8个月就卖出了6000万包,一举超过统一,成为中国方便面行业的榜眼。
精明的日本人看上了中国的方便面市场,不断投资方便面企业。
康师傅、今麦郎和统一都接受了日本的投资,日方以为白象也会接受,没想到却被白象拒绝了。
日方以为白象嫌钱少,多次加钱收购都被姚忠良还是拒绝了。
姚忠良告诉大家,要坚持做真正的民族企业,支持我们自己的本土产品,就算是企业面临倒闭,也不能接受日资入股。
见白象不肯妥协,日方投资的企业便提高了经销商的返点,在金钱的诱惑下,很多经销商放弃了白象。白象损失惨重,市场份额不断缩小。
但白象没有放弃,姚忠良也没有放弃,他带着大家另辟市场,甚至是自己开门店。很快,白象人便凭着不服输的精神,慢慢打开了市场。
更让人敬佩的是,白象就算身边逆境,但依然没有忘记企业的责任,没有忘记回馈社会。
汶川地震时有白象的捐款捐物,郑州内涝和疫情防控,白象也都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面对灾难,白象从来就很慷慨。
据调查,白象企业的员工中,有三分之一的都是残疾人。
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白象、选择白象,这背后的原因值得其他企业思考。
白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白象身上的民族企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让人敬佩。
白象就是我们的“国货之光”,希望中国有更多的企业能够发光发热。
作者:吴予。
编辑:十二。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