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问答栏目视频美女
  1. 情感问答
  2. 答案列表

淫业重怎么治

回答列表
淫太过,必有祸;欲太重,必有灾。
做人淫欲重,不仅得不到半点好处,还会损耗自己的福报,最后留下臭名,得不偿失。
所以要学会克制自己,适当的欲望,则是一种动力,过度的淫欲,就是自我毁灭。
管好自己的同时,也要看清人,如果遇到不感恩、不理解、不自知的人,趁早远离,保持距离,不理、不看、不来往,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淫过度,祸必起;欲过重,灾必生。
做人要克制自己,千万不要任由淫欲爆满,否则会消耗自己的福报。
欲望有度,能让自己进步,欲望过度,会把自己毁灭。
做个知足不贪的善良人,才能护自己平安,也要远离不感恩、不理解、不自知的人,才能在人生路上越走越宽,越来越顺。
《大佛顶首楞严经》中记载:“除淫即是净性身”。佛门认为:一个人唯有摆脱淫欲困扰,才是修慧净心的关键所在。
所谓“色字头上一把刀”,凡邪祟淫欲太重的人,势必会消磨福禄,遭到非常惨烈的果报,这是不容置疑的铁律。
也正是因为淫业危害甚深,所以佛家才推出五大清规戒律,其中“不邪淫”,即是用来约束佛门弟子行为准则的规范所在,对于信众的日常修行,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
然而佛家弟子有戒律可以参照借鉴,对于世俗弟子,又有什么方法可以摆脱“邪淫”呢?
其实要想解决,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只要遵从以下三个戒邪淫的方法,摆脱淫欲祸害,便指日可待。
01知晓危害
现实中,之所以人会犯邪淫,或者戒淫欲困难,最根本的原因是对“邪淫”的认知还不够深刻明了。
有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因为不懂邪淫的危害,才会盲目纵欲,认为放纵情欲只是单纯地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是无关痛痒的事情。
不懂遏制,只有尝到邪淫的果报滋味后,才会懂得收敛,只是到那时觉悟,为时已晚。
行淫欲之事有错吗?
事实上,不是对错,这是人的正常需求,是人类繁衍后代的行为。佛家也曾表示:“人,源起何处也?一念淫欲尔”。淫欲无关过错。错就错在不懂节制,过度放纵。
男女情欲有时是美好的,一时淫欲或许能够繁衍子嗣,传宗接代,也可以给有情人带来生理、心理上的多重享受和放松,甚至还能起到维系家庭,促进婚姻和谐的效果,故此,情欲有其好的一面。
可凡事都有一个度,所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如果一昧的沉沦于男女欢爱之中,不懂得节制,那么淫欲的危害就会引来很多灾难祸患,乐极生悲。

那么放纵淫欲的危害究竟有哪些呢?其危害也是多方面的。
比如男女欢场上挥霍无度,就容易财力亏空,婚姻也会逐渐出现矛盾,当事人势必受社会舆论排挤。
情节严重者,更是直接损人寿元,让人精血亏空,疾病缠身等等,其危害不容小觑,不能有半点马虎大意。
因而,戒除淫欲最需要深知淫欲的危害,对邪淫有忌惮心,有了敬畏,才会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切实感受到淫欲带来的危害,才能够真正的下定决心将“淫欲”断掉。
02借助外力
《劝学》有云:“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整天思考,得到的知识却不及阅读书籍时的一半;我曾经踮起脚尖远望,却始终没有登到高处时见到的那般辽阔。
此句也是在告诫世人:当自己做任何事情开始觉得有困难,难以着手时,一定不要单一的发展,要结合内因外缘,双管齐下,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
所谓“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现实中很多人自命不凡,自视甚高,不愿意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更不愿意放低身姿主动向人学习,维护那所谓的颜面,殊不知这种肤浅才是最迂腐,最可笑的。
诚然,“成事在己”固然没错,特别是“戒除淫欲”一事,其本身隐晦敏感。
如果自己“戒淫欲”感到力不从心,还咬牙强撑,维护自己的尊严,想不依赖外力达到净心净性的目的,就有点异想天开了。
要知道人生在世,处处都需要“外缘”的加持,谁也不敢断言可以靠一个人的力量“行走江湖,闯荡人生”。
即便佛门最崇尚自力修行的禅宗,除了自行摸索参悟,想要成就佛道,也照样离不开佛法的点化。
我等凡夫俗子,既没有佛菩萨那般深厚的悟性,也没有圣贤惊为天人的定性,想要独自根断邪淫,又岂三言两语就能说得尽,道得明的呢?
况且所谓的“外力”,也不单指仰仗他人的帮助,而是通过其他方式,达到消除邪淫恶念。
如多读圣贤书,分散注意力,借此明心见性;多亲近自然,舒缓身心,也可以戒邪淫;还可以找一个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基督教等等。
树立标榜,找一个心理慰藉,也能戒除邪淫。总之,这些都是借助外力破除邪淫念想,使自己身心清净,少了尘俗念想。
所以说,当无法靠自身意念戒除邪淫时,还可借助外缘的力量。不要害怕别人的嘲笑讥讽,顾忌薄面。
唯有把淫欲心戒除,我们的灵魂才能洗净铅华,不再想念邪淫之事,才能感受到精神层面的富足和愉悦。
03时刻反思
佛曰:“一切唯心造”。佛门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是好是坏,都起源于心的造作,因为有了歹心才会有恶行,有了善心,才会衍生善行。
“心”简单来讲,就是“思想,想法,心念”。人之所以有邪淫的行为,是来自思想上的偏差,意淫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要想改变恶习,破除邪淫,势必在思想上下功夫,要时刻反省思考,及时纠正,以此来扼住邪淫思想萌芽,避免邪淫祸患发生。
现实中,很多人明明知晓邪淫的危害,也有心戒除淫欲。但是戒欲过程中,却不懂反思,察觉不到蛰伏的隐患,等到祸难当头时,后知后觉,最后身心都深受其害。
当然,要改变已经融入到潜意识里的习惯,本不是一件易事。不然也不会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说辞了。
戒邪淫失败多半是习惯,也许起初戒色的决心很大,斗志满满,没有时刻警惕,反省督促自己。
过了一段时间,遇到一些诱惑,邪恶淫欲又开始活跃,一直压制的行为很快败落下来,即便没有立即破戒,但毫无疑问,思想上已经被击溃,行为上犯错也岌岌可危,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故而,戒除“淫欲”,要懂得时刻反思,平日里不仅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面对桃色诱惑时,更要洁身自好,静心净心,防微杜渐,主动远离、避开能诱发淫欲的人和事,持之以恒,戒除淫欲,也指日可待了。
以上三点,便是戒除淫欲的重要法则,三者缺一不可,必须牢记于心,贯彻于行。
总之,戒除淫欲,其实更像是一场与自己的比赛。输了,祸患无穷,折损福报;赢了,修缮其心,升华灵魂,规范身心尽享人生的真善美,真快乐。
不消除淫欲心,目标就无法实现
观察从古到今有许许多多出类拔萃的英雄豪杰,本来足以成为圣人和贤人,只是由于打不破美色这一关,反而成为下愚和不肖的人,并且死后由于邪淫的罪业而永远堕落到地狱、饿鬼和畜生三恶道中去,这样的人可以说数不胜数。
《大佛顶首楞严经》中说:“如果世界上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六道的众生,他们的心不产生淫欲,那么他们的生死轮回就不会持续。你们修证三昧,本来是为了脱离六道轮回。如果不消除淫欲心,那么目标就无法实现。”。
学佛的人本来是为了解脱生死轮回,如果不彻底除掉色欲,那么绝对难以解脱生死。虽然念佛法门可以带业往生,但是如果淫欲的习气太重,坚固地缠在心中,那就是自己与阿弥陀佛不相应,难以感应道交并往生西方净土。
对治淫欲的三种绝妙观想
要想消除色欲的祸害,不如在见到一切女人的时候,都对她们作亲人想、怨家想和不净想。
亲人想就是看到年老的女人,就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母亲想。
年长的女人当作自己的亲生姐姐想;比自己年少的女人当作自己的亲生妹妹想。
年幼的女孩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想。
纵然淫欲心强烈,也断然不敢对母亲、姐妹和女儿产生邪淫的念头。看一切女人,总是作为自己的母亲、姐妹和女儿,这样理智战胜情欲,情欲就无法产生了。
怨想是这样:如果见到美女,就产生了爱心,由于爱心,后来就堕入恶道,长劫受苦,不能解脱出来。这样一来,所谓的美丽和娇媚,就比劫匪、小偷、虎狼、毒蛇、蝎子、砒霜、鸩毒的祸害大百千倍。对于这样极大的怨家,还恋恋不舍,那岂不是迷上加迷的人吗?
不净观是这样的:动人的美貌,只是外面的一层薄皮罢了。如果把这层薄皮揭开,那你就不想看了。里面骨肉脓血,屎尿毛发,乱七八糟地聚在一起,没有一样东西是讨人喜爱的。但就因为薄皮盖着,人们就对它产生了爱恋。花瓶装上臭大粪,人们就不玩赏它。美人的薄皮就跟花瓶一样,皮里面所装的东西,比大粪更脏。怎么能爱恋她的外皮,而忘了她皮肤里头的各种脏东西,产生各种各样的妄想呢?

除此之外,平时常念圣号
如果不战战兢兢,痛切地改掉爱恋美色的习气毛病,那就会只看见美丽的姿色,致使爱欲的箭深入骨髓,自己不能把它拔出来。然而,要想在见到美色的情况下不产生爱欲心,就必须在没有见到美色的情况下,常作上面讲的三种观想。这样等见到美色的境界时,就可以不被美色所诱惑。否则,纵然没有见到美色,心里面老想着美色,最终会被淫欲习气所束缚。因此只有认真清洗心中爱美色的坏习气,才有获得解脱自由的可能。
每天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分内要做的事情外,专心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早晨和晚上在佛前,竭诚尽敬,真心忏悔无始以来的宿业,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如果有众生,淫欲很强烈,只要经常恭敬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就能够解脱淫欲。”。
瞋恚、愚痴多的众生,只要经常恭敬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就同样能够解脱。可见,只要能至诚念南无阿弥陀佛和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的人,贪瞋痴三种烦恼,自然而然可以消除。另外,在念南无阿弥陀佛以外,加念观音圣号,冥冥之中自会不可思议地转祸为福。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宿业成熟时无法躲避报应。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