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问答栏目视频美女
  1. 生活问答
  2. 答案列表

人民币区域化的战略机遇是什么

回答列表
中国足够大的经济规模、充足的国际清偿能力以及在外汇金融体制上的改革,都使得人民币不可避免的成为区域内的重要货币。而且,人民币区域化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国际环境。
(一)东亚货币区域化发展的深入,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人民币充当区域关键货币。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单个国家难以有效地抑制国际金融风险,而货币合作是抵御外部冲击、降低交易成本、获得重大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由此,东亚各国形成了用区域合作抵御金融风险的共识,并以此为契机,迈出了东亚合作的第一步——“货币互换”。眼下制约东亚货币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区域内缺乏核心货币,而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化中成为关键货币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增大。
1 日本经济低迷,政治地位较弱,日元难以成为东亚区域化的关键货币。
虽然日元曾被认为是区域内最有可能的关键货币,但是由于日本陷入经济泥潭难以自拔,信用关系严重恶化,加上日本长期存在的政治历史问题,使其失去了这种可能。一方面,日本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低迷,加上美国经济的不景气,日本的对外出口也受到阻碍,美日汇价急剧波动,日元贬值,直接导致了日本金融动荡,加剧了经济恶化;另一方面,由于日本长期存在的政治历史问题,影响着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感情,极大影响着日元的信任度。日本在历史上侵略过许多东亚国家,而且始终不能正确对待历史,使得其在政治上难以得到邻国的信任。
2 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化中成为关键货币的可能增大。
随着中国边境贸易和边境旅游的发展,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具备了一定区域的可接受性。在新加坡、韩国、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已出现人民币兑换该国货币的兑换店;在中蒙、中俄、中朝和中缅等边境地区,人民币不仅在较广的范围执行交换媒介的职能,并且部分执行了价值贮藏的职能;在香港和澳门地区,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已经相当普遍。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向香港、澳门银行提供人民币清算安排,与越南、蒙古、俄罗斯等国家签订了边境贸易结算协议,这为人民币在区域内的可接受性提供了保障。2010年“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启动,将进一步扩大中国从东亚的进口规模,中国也将逐渐替代美国现有的东亚地区“市场提供者”的地位,这样人民币作为区域贸易结算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
(二)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货币体系新变化为人民币走向国际提供了机遇。
1 美国次贷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民币区域化。次贷危机是否已经结束,目前尚无定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元的国际信用,动摇了投资者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信心,从而为资本流入亚洲新兴市场地区提供了机遇,也为人民币扩大国际影响、增强国际间的信用水平、提高国际地位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与此同时,区域性的货币互换也促进了人民币的区域化。2008年以来,区域性的货币互换成为众多国家缓解危机影响,增进贸易的重要手段。主要国家中央银行从稳定金融市场,保证国内经济平稳的高度出发,纷纷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定。为了应对美元等硬通货的短缺,亚洲一些国家,如韩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以及南美的发展中国家均与中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这在事实上推动了人民币在区域范围内的流通程度。
2 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成为区域性关键货币的可能性增大。
克鲁格曼(1980)曾从交易成本的角度人手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货币交易网络的建立存在固定成本。就某种货币而言,它的交易规模与单位交易成本成反比。交易规模越大,单位交易的成本就会越低。1983年,凯文?多德与戴维?格里纳维在其《论货币竞争》一文中,进一步论证了货币交易网络的规模效应,即在经济主题选择交易币种的时候,会考虑有多少人在使用这种货币。这样,经济主体在选择使用何种货币的时候就要考虑这种货币的使用规模和稳定性。
目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本位货币制度正在向多元化的国际区域货币制度演变,逐步形成了货币同盟的欧元区、货币替代的拉美美元化和正处于探索中的东南亚货币合作三足鼎立的国际区域货币格局,而人民币正崛起于这一变革时期。中国经济作为大国经济,人民币的使用存在规模经济效应,同时人民币在东亚金融危机中及之后超稳定的出色表现,为自己赢得了国际声誉。这会使得更多的经济组织及个人选择使用人民币,这一过程也是一个有利于人民币区域化的过程。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